
斑马鱼的科研应用及特点
发布时间:
2019-07-30
自上世纪 90 年代斑马鱼被引入中国实验室以来,斑马鱼相关研究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现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斑马鱼研究大国。国内已经有超过 500 个以上的研究团队在以斑马鱼为工具开展科研工 作,涵盖了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众多研究领域。

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自 2011 年启动以来,已发布了 11 个拼接版本,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着87%的高度同源性,可以利用斑马鱼为工具进行人类疾病的病理学研究,构建疾病模型作为形式生物的优势很突出,这意味着其实验结果大多数状况下适用于人体。中国目前保存有超过 13 个实验动物物种,斑马鱼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个模式生物,它的标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优选的模式脊椎动物,斑马鱼模型可以用来评价人类基因的作用与功能、解析其在遗传与发育上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基因组改造(基因敲除、敲入和转基因等)构建人类疾病的斑马鱼模型,表型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症,进而用于研究分子遗传病的病理机制、筛选治疗疾病的化学药、开发基因治疗的生物药等生物医药的研发。

斑马鱼个体小,成鱼体长3-4cm,幼鱼体长只有1-2mm,适合高通量分析。斑马鱼的饲养成本低,占地空间小(200平米空间可养殖50000只成鱼),药物用量少(μg级),仅为鼠类实验的1/100至1/1000。
在已知生物中,鱼类是最早具备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纲。这就使得对斑马鱼免疫系统的研究成为人们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进化与功能相互关系的重要工具。这个独特的免疫系统进化地位还赋予了斑马鱼作为免疫学研究模式生物的另一重要优势,即其成体可以在没有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的情况下存活传代。